最佳学生论文奖!宁诺博士生新能源输电方案荣获IEEE国际会议奖项

2025年04月16日

On 28 March 2025,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Technology (IEEE ICIT 2025) concluded in Wuhan. Among the many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Sara Ibrahim, a PhD student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China (UNNC), stood out with her paper ‘Optimal LQR/LQG Output Feedback Control of Three-Phase Grid Connected Inverters with LCL Filters in dq Frame’, winning the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3月28日,2025年IEEE工业技术国际会议(IEEE ICIT 2025)在武汉落下帷幕。宁波诺丁汉大学(简称“宁诺”)电气工程专业方向博士生Sara Ibrahim凭借论文《基于LCL滤波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LQR/LQG输出反馈控制》脱颖而出,荣获"最佳学生论文奖"。

IEEE ICIT 2025吸引了来自加拿大、俄罗斯、美国等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团队参与,共227篇论文,收录论文涵盖控制系统、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人工智能与产业信息学等领域。Sara的获奖论文由宁诺电气工程、电力电子学首席教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姜保罗·布题驰(Giampaolo Buticchi)教授团队指导完成。这一荣誉不仅是对Sara个人科研能力的国际赞誉,更彰显了宁诺在电气工程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深厚科研实力。

近年来,宁诺积极推进高层次学术人才队伍和一流学科建设,7门学科上榜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6门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榜单,超40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其中,宁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围绕电子设计、通讯、软件工程、计算机建模等方向培养未来人才及开展研究,该专业获得了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的国际认证,并拥有包括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会士等在内的19位国际化师资团队,致力于培养驱动全球电子电气行业发展的尖端人才。

example image alt text

 

打破并网瓶颈,稳定输电新思路

随着全球能源加速转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迎来了发展机会。然而,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报告》指出,世界多国仍存在电网基础设施不足、电力系统整合能力较弱能多方面的挑战。

Sara的论文聚焦于优化可再生能源并网这一能源转型的挑战之一,志在实现电力并网系统的稳健控制。传统电网在接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时,易受电流波动影响,产生谐波干扰,导致电能质量下降,影响并网进程。Sara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方案模型,犹如为电网配备了一个“智能调节器”,即通过整合线性二次调节器(LQR)和线性二次高斯估计器(LQG)算法,在确保电能输送“纯净度”的同时,维持稳定的功率输出。

Sara解释道,“我们通过一系列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与耐用性。它能够把总谐波失真控制在极低的水平,相当于用一个过滤器来减少谐波,提高电的纯净度,为清洁电力的供应提供坚实保障。”未来,该成果有望广泛应用于光伏、储能、风电等多个领域,为能源转型提供科学参考。

导师“天团”护航,奖学金赋能科研新机会

谈及此次参赛经历,Sara认为,宁诺导师“天团”给予了她很多支持。“我的导师 Giampaolo Buticchi教授、Daniele Garrisi博士、杨佳俊博士和Salman Ijaz博士他们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在技术路线、实验设计、数据统计、演讲技巧等方面指导我,让我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深感自豪能拥有这样一群导师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是宁诺一贯坚持的理念。宁诺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支持,比如:先进的研究设施、强大的行业伙伴关系和丰富的奖学金机会等。开放包容的校园氛围和国际化的教学环境让Sara既能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师生展开跨文化、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又能充分利用学校配备的先进实验设备与机会将创新构想付诸实践。

作为诺丁汉大学卓越灯塔计划(宁波)创新研究院全额奖学金的获得者,Sara提到奖学金的支持让她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博士研究。也凭借这一支持,她得以参与全球顶尖的学术会议,与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拓宽了研究视野。“在各类国际会议上,我有幸结识了来自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这些跨学科合作交流的经验也帮助我扩宽了科研探索的边界。”她补充说到。

展望未来,Sara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为构建更智能、更绿色的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