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誉馨,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闫誉馨同学本科就读于宁波诺丁汉大学环境工程2+2专业。2016年本科毕业之后,她获得全奖直博的机会,在宁诺继续她的博士研究。
她的研究课题是将废物转化为增值产品,她成功地将秸秆、干草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高价值、应用广泛的石墨烯材料。相比较直接燃烧秸秆,她的解决办法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通过变废为宝,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
"我们目前在开发石墨烯材料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特别是抗癌药物,利用废弃物作为起始材料,显著降低了功能材料的成本,进而也降低了抗癌治疗的成本。我们也已经找到了不使用有毒化学物质生产石墨烯材料的方法,进一步推动了绿色化学的发展。” 闫誉馨自豪地向我们介绍道。
当然,这离不开她的导师团队,包括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冯增兴(Cheng Heng Pang)教授和吴韬教授,以及英国诺丁汉大学的Edward Lester教授的指导与帮助。对于誉馨来说,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最终终于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石墨烯材料,是她在读博生涯中,最令她难忘的一个时刻。
“通过这样一场科研之旅,我深刻体会到了,失败真的不可怕,有志者事竟成,持之以恒不一定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但一定是通往成长的道路。当然,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会给我的科研前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宁诺的良师益友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也给我的科研道路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在宁诺,誉馨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于佳卉,环境工程博士学位
于佳卉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本科毕业后,她进入到一家设计研究院工作,没过多久,她厌倦了研究院枯燥的工作。想着如果就这样下去,她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于是,佳卉毅然决定辞职,继续深造,并且在香港科技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但是,在宁诺,她真正爱上了科学研究。
于佳卉的研究课题是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先驱物来制备高度分散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二氧化碳的催化转化。在经过无数次定性研究和模拟计算之后,她终于理解了这个反应是如何发生的时候,她说那个喜悦是用任何文字都无法表达的。
于佳卉表示,宁波诺丁汉新材料研究院的博士后研究员和课题组的同事们给她提供了很多友好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她最想感谢的是她的导师吴韬教授。“吴韬教授有非常敏锐的科研眼光和丰富的科研经验,给了我非常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吴院长身兼数职,科研、教学和行政管理、对外合作的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他仍然坚持每周与我们博士生团队开进度沟通会,亲自给我们提供指导和答疑。” 在这样一个崇尚团队合作文化的英式校园环境中,佳卉和她的良师益友们携手前行,共同进步和提高。
"在宁诺和新材料研究院的三年学习时光,我真的非常的快乐。也许我是真的热爱科研工作,所以我非常的享受科研实验的每一天。看着自己博士课题的点滴进步,攻克科研难题的进展,让我非常的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很感谢UNNC让我找到了我的职业发展方向。”佳卉难掩内心的喜悦,与我们分享了她的读博感受。
Billy Fanady,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Billy Fanady来自印度尼西亚,他本科就毕业于宁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等学位毕业的他,申请到了宁诺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博士联合培养的奖学金,在双方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
他的研究重点是有机光伏器件的性能优化。有趣的是,他将有机光伏器件应用到温室,观察有机光伏材料覆盖下,温室植物的生长,从而实现有机光伏器件的光伏和光合作用。
Billy向我们进一步介绍道:“面对着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快速枯竭,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是这些年来的一个研究重点。从太阳照射中获取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的光伏技术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们研究的有机光伏技术可以解决传统硅基技术的成本问题,实现低成本和绿色光伏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在科研过程中,Billy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瓶颈,能够顺利完成这项研究,他的导师团队给了他许多帮助,包括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吴韬老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葛子义研究员,为他的科题研究给出了许多建设性指导和科研资金资助。还有宁诺的徐梦侠老师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的Edward Lester教授,也是倾尽其所能给予他帮助。
在宁诺的七年时间中,每一个时刻都是难忘的。他在宁诺学习到的远不止课本上的知识。“宁诺教给了我许多人生课程,让我准备好面对现实世界。我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科研人员,如何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沟通与交流,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如何对自己和对这个社会负责等等。“
目前,Billy在印尼雅加达的一家糖果公司担任助理经理,负责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控制。但是他说,他想要回到中国,"我希望未来可以在中国找一个博士后研究员的岗位,或者也可以在工业界工作。我在中国待了7年,我已经爱上这个国家了,但是目前因为疫情,我还没办法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