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届 “地方文化融入教育之现状、挑战与展望”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近年来,地方学研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地方学简单的可以定义为以地名(或地区别名)或名胜古迹命名学科的总称,其目的一般认为是以“一个特定的地域为对象,挖掘、整理、研究其特有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使其能被更好地保护和传承[1]”。地方学作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服务地方发展的研究学科,其使命可以概括为研究地方,深耕乡土;挖掘文化,凝练精神;传承文脉,增强自信;服务发展,智库引领。据统计,在全国各地地方学大约有近50余种。尽管不少研究在科学性与严谨规范性上存在一些问题[2],但对于许多城市与地方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方言等诸方面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探讨与弘扬给地方旅游业带来了契机。
地方文化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显现。许多博物馆、名胜古迹以及文化旅游点建立了各自独特的地方文化教育机制。地方学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地方学关注地方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研究,这些内容不少融入到教育中,通过教学活动、教材编写等方式,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然而,现有的研究与文献显示,地方文化如何有效地融入教育领域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还比较薄弱。地方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许多地方古迹、地方史、人文、地理、科学技术与其它文化方面的深入研究与探讨自然不一定涉及教育融入。但如何在博物馆、名胜古迹以及文化旅游点各自特定环境与条件下向大众有效传播真实、有意义的地方文化知识,如何使学校能保证地方文化课程的实施空间、教材质量、教育方法等诸方面研究与探讨是亟待加强的。为此,我们团队从两年前开始致力于地方文化如何有效融入教育领域研究与探讨。
2022年5月,我们团队在宁波诺丁汉大学主办了中国第一届地方学与教育研讨会,会上共设有地方学与教育研究方法、规范及研究目的;地方学如何通过跨学科、跨地区、跨国别、跨行业、跨级别的研究开展讨论;地方学如何为现代社会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方言以及优秀传统技能等五个议题。来自宁波诺丁汉大学、汕头大学、大理大学的专家和宁波当地地方学学者在研讨会上做主旨和大会演讲。与会专家们就地方学发展的重要性等议题达成了一致,也提出了今后几年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正是基于这个背景,我们即将举办第二届研讨会,旨在将国内各地地方学和国际地区学学者以及教育、传媒和其它人文社科研究者和工作者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探讨如何通过包括学校、博物馆、传媒、重点名胜古迹和现代高科技教育手段帮助保护和传承地区、国家乃至国际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求合作研究空间与契机。如研讨会题目所示,我们聚焦点是地方文化融入教育之现状、挑战与展望。为此,本届研讨会主要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地方学与教育融入的研究方法、规范、与研究目的
- 地方学如何通过跨学科、跨地区、跨国别、跨行业、跨级别的研究讨论为在现代社会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方言、以及优秀传统技能做出贡献
- 地方学与博物馆、传媒、重点名胜古迹、移动等教育领域的现状、挑战与展望
- 应用于博物馆、重点名胜古迹、传媒与移动技术中体现高质量地方学教育研究成果的内容
- 博物馆、重点名胜古迹、传媒与移动技术中体现高质量地方学研究成果的教育方法
- 博物馆、重点名胜古迹、传媒与移动技术中体现高质量地方学研究成果的教育有效性评估
- 地方学如何促进学校地方课程教育改革【3】,使地方课程更有效为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方言、以及优秀传统技能做出贡献
- 地方学研究与学校地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估 (现状、挑战与展望)
- 地方学研究与学校其他课程(如历史、地理、外语等)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估 (现状、挑战与展望)
- 地方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校教育与媒介的主要挑战
注释:
- 王枫云,刘鉴萱,任亚萍 (2021) 当代中国地方学:发展模式与未来进路 [学习与实践], 6,116-126.
- 范瑜容 (2020) 关于地方学发展中遵循学术规范的探究 [现代交际], 1, 252-253.
- 韩宝江 (2017). 地方课程建设路在何方. [新课程研究], 11, 34-40.
研讨会时间:2024年6月8日
研讨会地点:宁波诺丁汉大学 新国际会议中心
研讨会联系人:张洪霏老师,宁波诺丁汉大学人文学院办公室
邮箱:Luna.Zhang@nottingham.edu.cn
电话:+86 (0)574 8818 0000 Ext. 8607
中国第二届 "地方文化融入教育之现状、挑战与展望研讨会" 组织委员会
- 张燕辉博士, 宁波诺丁汉大学教育与英语系 (联合主席)
- 张丽莉博士, 宁波财经学院 (联合主席)
- 冯安伟教授, 宁波诺丁汉大学教育与英语系
- 史丹博士, 宁波诺丁汉大学教育与英语系
- 严筱雯老师, 宁波诺丁汉大学语言中心
- 石晓明博士, 宁波财经学院
- 余瑜博士,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 俞骋博士, 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备注:
- 会议免收注册费
- 所有会议发言人将获得会议证书
- 会议特邀汕头大学和宁波本土研究领域的专业学者作为发言人
- 如需协助预订酒店,请联系张洪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