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ght-metre patchwork tells the story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co-crafted by UNNC students image1


“我爷爷因为工作常常往返中英,我从小就听他讲中国的贸易故事,其中就有海上丝绸之路。”

“我来自马来西亚,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

“开放、交流、合作的海丝精神,到今天依然鲜活,并由跨越代际、跨越国界的人们传递。”

2025年10月24日,第十届海丝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览会在宁波开幕。展会现场,一幅名为《海丝之路・扬帆起航》的巨幅拼布艺术作品格外吸睛。这幅6×8米的作品由1200片独立拼布组成,以“布艺+绘画”结合的形式重现海丝文明交流的盛景,由包括29名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交换生与港澳台地区学生在内的众多创作者共同完成。

细看每片拼布,都是浓缩的海丝符号:和平鸽传递友好,小帆船复刻航线,青花瓷再现贸易盛况……来自英国的宁诺国际交换生云菲(Faith)创作了一块花瓶图案的拼布。“我爷爷因为工作常常往返中英,我从小就听他讲中国的贸易故事,其中就有海上丝绸之路。”她回忆道,每次爷爷从中国回来,都会带各种有趣的礼物,绿茶、玉龙茶、茉莉花茶等各类中国茶,至今仍是她的心头好。如今已学习中文两年的云菲,说得一口流利普通话,“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讲中文、理解中国文化,在未来非常重要。”

example image alt text

“我选择的图案是茴香和八角,这些都是古代海丝之路贸易中重要的香料。”来自中国香港的宁诺大一新生陈品诺说,以前只在课本里读海丝历史,这次亲手创作让他有了新感悟:“能更真切地理解古代贸易对今天中外合作交流的意义。”

澳大利亚交换生Alexandra McDonald则将她对中国茶文化的喜爱融入了茶壶造型的拼布里。“我去过中国茶馆,茶艺文化特别惊艳,尤其是可爱的茶壶。”高中时,她就在历史课上了解到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贸易的作用,而这次参与拼布创作,更让她深化了对海丝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认知。

example image alt text

这些带着学生个人印记的拼布,最终汇聚成象征历史与人文情感的巨船剪影,也凝结了跨越国界与代际的群体经历。

我来自马来西亚,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

宁诺合作与创新副校长张毓隆(Alain Chong)教授表示,宁诺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他们不仅为求学而来,更渴望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文。“最有效的文化理解,来自于沉浸式体验,这也是宁诺一直倡导的教育方式。”

他特别期待,宁诺的国际学生尤其是海丝沿线国家的学生,能通过这样的活动感受到文化与历史的紧密联结,回国后把在宁波的美好记忆分享出去,续写新时代的海丝交流篇章。

“开放、交流、合作的海丝精神,到今天依然鲜活,并由跨越代际、跨越国界的人们传递。”本次布艺创作工作人员、川水传媒妈妈团成员朱谦说,宁波自古就是面向世界的港口城市,宁诺作为中英教育合作的典范,正是这座城市国际化基因的生动体现。在她看来,来自全球的师生在此共同学习生活,本身就是现代海丝精神的实践:“当每一位宁诺同学画下自己选择的图案、拼贴独一无二的布时,也把自己对中国的感受融入了进去。这就像一次跨越时光的呼应——昔日‘海上丝绸之路’连结起不同的文明,今天以艺术为舟,让多样文化再次交织共鸣。”

发布于2025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