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荣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称号、浙江省奖学金、院长学术奖学金、科学与技术梦想奖学金等等,是同学们眼中的“奖学金收割机”;在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网络挑战赛中,他同样斩获佳绩,是赛场上的“实力担当”。
毕业于安徽芜湖第一中学、就读于宁波诺丁汉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方子逸,在今年毕业季收到了剑桥大学(硕博连读)、帝国理工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
对他而言,大学四年最宝贵的收获,是在宁诺打下的扎实科研基础,不仅锤炼了学术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也提升了对前沿课题的理解,助力他在世界名校申请中脱颖而出。
科研起步于宁诺,
他用实力敲开剑桥大门
在宁诺,触手可及的科研让本科生在校期间便能深度参与导师牵头、紧密对接产业前沿的数百个科研项目,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大二暑假,出于对专业的深入钻研和浓厚兴趣,方子逸加入流体力学相关的暑期科研项目组,当文献中的流体力学模型公式在“鼓泡塔”实验中成功验证时,他的科研热情被彻底点燃了。
大三暑假,刚结束英国诺丁汉大学一年交换学习的方子逸,带着更系统的专业知识回归课题组,继续深入探索。他与导师发现原有模型忽略了流体摩擦带来的气泡“衰减”情况,与实际存在偏差,于是设计了一套新公式,成功构建出更贴近现实的新模型。
方子逸(左一)在英国诺丁汉交换期间和小组成员的合影
接下来的四个月里,方子逸几乎每天都在泡在文献中,理解方程、编写程序和运行模拟,不断验证新模型的准确性,并努力提升其对工业应用场景的拟合度。
在高强度的科研节奏下,方子逸将实验成果整理成论文投稿,最终以第一作者身份被三年一届的第十二届国际多相流会议录用,获得国际该领域专家的认可。
扎实的科研成果也为他叩响了剑桥大学物理学院科学计算专业的大门。“面试时,剑桥大学的老师询问了我的课程设置、科研经历和未来方向,他们认为我的科研背景与我所申请的专业高度契合,所以面试非常顺利。”方子逸分享道。
热忱养成于宁诺,他立志探索
经典物理学的“最后难题”
在取得科研成果后,方子逸并未止步,而是将对流体力学的热忱投入到大四毕业设计之中。他注意到,在化工碳排放处理的模拟中,多项影响因素常被忽略,于是计划在这一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力图提升模拟的真实度与适用性。
导师曾提醒他,这一课题极具挑战性,伴随着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然而,方子逸乐在其中。他说,自己愿意挑战那些鲜有人涉足的难题,更享受在混沌之中抽丝剥茧、构建清晰理论框架的过程。经过一年的科研研究,方子逸关于流体力学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宁诺理工学院的最佳毕业论文奖。
这种在宁诺养成的科研勇气和创新精神,也在他以往的学术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显现: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他与队友通过数学建模,成功模拟出大西洋七鳃鳗种群周期性性别转换的生物机制;在宁诺方程式赛车队的机械组,他参与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与开发,助力赛车在高速行驶中提升稳定性、优化风阻控制。
方子逸还始终心怀一个更宏大的学术理想——攻克湍流这一物理学世界难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曾表示,湍流是“经典物理学中最后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方子逸立志在这一课题上持续探索,不断突破学术边界。
这个暑期,他将继续拓展流体力学知识、参与数学建模相关科研,以扎实的专业积淀迎接剑桥大学物理学院科学计算硕博连读的全新挑战。
在宁诺,开放的科研氛围与丰富的学术资源,给予他不断探索未知的勇气,成长为一名敢于直面复杂问题、自信迎接挑战的青年研究者。“宁诺为我提供了开放的科研平台,让我敢于尝试新思路。”方子逸说。
发布于2025年0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