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经》的古朴真挚遇见《百年孤独》的奇幻,当《论语》的哲思融入《巴尔巴娜》的叙事——10月31日晚,宁波诺丁汉大学理工学院人文素养课系列课程《诗与理的和谐》携手“千年的经典 此刻的声音”青春诵经典活动,让古老东方的智慧与全球文学瑰宝在宁诺校园深情相遇。现场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青年学生共赴这场跨越千年、贯通中外的文化盛宴,近50万人同步在线收看。


中外学子共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本次活动由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宁波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中共宁波市鄞州区委宣传部、中共宁波市鄞州区委统战部(鄞州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主办。鄞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宁波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鄞州区首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宁波诺丁汉大学理工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承办,汇聚了高校、政府与社会三方力量。

example image alt text

我们希望通过艺术这一传统纽带,加强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今晚的演出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更是一次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架起了通往彼此心灵的桥梁。

”理工学院院长周俊良教授在阐述活动理念时指出。

本次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更架起了文明互鉴的桥梁。主办方介绍,本场演出的一大亮点是精心挑选了来自中国、英国、法国、印度、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旨在展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共通性。而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中外合作大学的典范,其多元融合的校园氛围,使其成为促进中外青年相互理解、增进友谊的理想场所。

这种精心的编排在现场收到了热烈回响,特别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学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经典文学与世界名著在舞台上以情景朗诵的形式相融,这让现场青年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观演热情。现场观演的尼日利亚留学生Opeyemi说:“中外经典在同一个舞台上呈现给人很大惊喜,特别是《宋韵千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文字之美、音律之妙。”

沉浸式舞台:一张承载思想的“巨大纸笺”

著名表演艺术家、浙江省朗诵协会会长刘忠虎,携手宁波朗诵艺术家与鄞州青年学子同台献声,用声音唤醒沉睡的文字,让经典在青春中复苏。本次活动打破了传统的舞台形式,创新性地使用巨幅投影幕,将整个舞台构建成一个可感知的“经典文学场域”。它如同一张供思想穿梭的“巨大纸笺”,让孔子、泰戈尔、苏轼、李清照等笔下的经典人物与意境,仿佛从纸上走来,与观众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example image alt text

学子心声:在诗与理的交汇中成长

“这类活动超有意义!它像一个文化沙龙,更是一场难得的听觉盛宴,让我们通过诗歌直接感受中外文化的魅力,也激发了我对于文学的兴趣。”理工学院大一新生王梓瑜同学分享道。来自同学们的真诚反馈,正是人文素养课程价值的最佳印证。同样来自大一的刘锐浛同学被台上精妙的演出所深深吸引,特别是两位小朋友合作出演的《城南旧事》,那种“空灵的童声与沉稳的成人声音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理工学子们在诗与理的交汇中不仅提升了审美,更收获了成长的感悟。

《城南旧事》的演出者朱昕语和叶歆语,是宁波本地的两位小学生,她们也是台上年纪最小的表演者。能够站上大舞台,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她们觉得非常开心,“我们觉得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让我们变得更自信,还学到了如何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现自己。很开心可以向优秀的前辈和专业老师学习!”

 

以文化为桥:激发理工创新力

在理工学院,我们相信艺术与科学并非平行线,而是彼此交织、相互启发的双螺旋。人文素养课系列课程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诵读经典、感知艺术,激发理工学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理性思维与人文情怀在心灵深处共鸣——这正是理工学院推行博雅教育、践行杨福家院士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

理工学院人文素养系列课程自启动以来已成功推出五场主题各异的人文活动。其中,《乐与理的和谐》带领师生走进音乐之美,《诗与理的和谐》展开新诗的探索之旅,以及《戏与理的和谐》呈现越剧的传统魅力,每一场都融合理性思维与人文情怀,深受师生喜爱并赢得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

未来,理工学院将继续推进人文素养系列课程,让科学与艺术持续对话,为理工学子的全面成长注入更多人文温度与创新能量。

发布于2025年1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