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寿阳说,面试题目尤为注重知识积累,涵盖领域很广,有一些问题他没有学习过,但课余时间阅读过相关书籍。
或许是这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情,亦或是扎实又全面的理论基础打动了教授,他得以顺利加入项目组。“后来我发现,这个项目出于安全考虑原则上是不招收本科生的,多亏了教授的收留,我才能继续实验。”
项目期间,他和团队从鲨鱼皮肤表面覆盖的V形鱼鳍获得启示,研究脊状表面在不同流体条件下的减阻效果。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时,他随教授前往剑桥大学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会上,来自空客的工程师预言,未来几年飞行器在减阻上将会有非常大的突破,风洞实验下减阻可以达到10%,实际情况下可以减阻7%到8%。
“这是什么概念呢。从西安咸阳机场起飞到伦敦希思罗机场,一架飞机一年减阻1%,它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相当于诺丁汉市一年的排放量。”由寿阳说,“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认识到风洞实验的魅力,那就是它能在实际应用上造福整个世界。而且我们团队仅仅投入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做出了减阻效果。如果努力十年二十年,一定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这段研究经历也为由寿阳本科阶段毕业论文提供了方向。他觉得,这也是他能成功获得斯坦福青睐的关键。
创业经历成为加分项
从初中开始,由寿阳的偶像就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说来惭愧,先生的《工程控制论》我还在啃。”
由寿阳觉得,时间并不应该只花在课堂上,还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课外的学习和积累。除了大量阅读非本专业的书籍之外,他也有意识地去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我在英诺时加入了英国机械师工程学会。业界工程师的分享非常开阔眼界,我也因此学习了许多航空发动机领域、核能安全领域、齿轮传动领域的知识。”
此外,他也自学了许多商业化软件。他曾随系里张新育博士完成水泵两相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项目。“当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就是所有的软件没有教材,完全是靠试错来进行学习。不过这个项目也很有收获,为我进行流体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能够获得斯坦福的青睐,由寿阳在个人履历中还阐述了他的一段创业经历。“当时看到电子产品市场鱼龙混杂,而我又特别喜欢研究电子产品,于是就在深圳开了个数码小店。大二时我频繁往返宁波与深圳,付出了很多心血,目前净收入已经可以完全承担我的所有日常所需了。”他说,“斯坦福尤为重视企业家精神并强调学以致用,可能我这个小小的创业行为,也让他们看到了一个不单只会做科研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