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之际,百度发布搜索大数据,对年轻一代近三个月的搜索行为进行分析后发现,90后对“志愿者服务”的搜索热度最高,00后次之;同样从关注“志愿者招募”相关问题的年龄分布来看,90后占比47%,几乎占据半壁江山,00后占比25%,排名次席。
年轻一代的“利他”与奉献意识在宁诺也不例外。从冬到夏,宁波诺丁汉大学的青年志愿者们从未停步。疫情发生至今,他们自觉行动,服务社区、城市;守望相助,以智抗疫,以艺抗疫,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朝气蓬勃的抗疫篇章。
守护我们的社区和城市
最近,学校收到两封感谢信,来自宁波市沁水丽庭业委会,感谢2019级化学专业陈英捷和2019级工科试验班丁青琦两位同学疫情期间的志愿行动。
陈英捷是该小区第一批冲在最前面的志愿者,他在志愿服务期间每天5点半起床,6点钟准时在小区门口站岗,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测量体温、核验出入证、做好记录等,一直工作到中午12点。那时是冬天,气温低,早上天还是黑的,但他从没有迟到或早退过,“只是觉得作为社区的一份子,也应该为社区的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同小区的丁青琦说自己搬到这个小区已经有十年了,当父母告诉她业主群在招募志愿者,她毫不犹豫报名了。据沁水丽庭业委会联系人,丁青琦做事十分认真负责,常常在高峰期忙到晚上8点才回家。陈英捷则在大家观望的时候,挺身而出,起到了表率作用,后来楼道里的很多大学生也陆续加入志愿者队伍。
在近2000公里外的辽宁省,大四学生黄尧平在看到省青年抗疫志愿者招募公告后,第一时间报名并参与到当地防疫工作的宣传、消杀等工作中。“这是我无比热爱的,生我养我的家乡,我希望这片热土能长久地好下去。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是我做出的对乡土应有的回应。”谈及他的志愿初心时,他是这样说的。
也有一些同学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刷新了许多认知,并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了下许多珍贵瞬间。“我对小区保安产生了敬佩之情。把温暖带给每个回家的人,这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也让我为自己曾经对人民服务者怀有的偏见而感到惭愧。”商学院党总支第三支部的陈依琳同学说。
发挥技能,为校园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我能用我的专业和技能做点儿什么?”
面对疫情,许多宁诺学子在心底问自己,并将思考付诸行动。
2月中下旬,七名宁诺学生关注到浙江省启用健康码,他们立即想到用技术手段实现返校前和返校后健康码数据的汇总,同时支持返校后学生每日体温数据自动上报,为在校园疫情防控一线的辅导员们减负。从统筹、产品规划,到开发和测试,七位同学在两天内持续奋战,全力以赴,云合作开发出了这个小程序。正是它,成为了现在大家每日必刷的小程序,也一键式帮助辅导员完成前期排摸和每日统计工作,省下大量时间。
团队负责人大二学生代津宇说,“在和大家商量这件事时,每个人都愿意放下手头上的其他事情,来设计一款健康码汇总和体温打卡小程序。没有人计较太多的得失,只想着快点把它做出来。经过一次次的修改、优化,看到它现在成为大家每日打卡必备,我想,这是一次对我们最好的社会实践经历。”
像代津宇一样,宁诺的学生组织与社团也时刻关注疫情,以独特的方式为抗疫加油。
还有留校留学生自发组建青年突击队,帮助生活老师一起采购中外学生所需物资,并线上解答同学疑惑。
宁诺管弦乐团的同学以“云合奏”的形式演奏《Viva La Vida》。
随着宁波诺丁汉大学第二批学生安全、顺利返校,44名返校志愿者也终于卸下重担,回归日常学习生活。
在社区、在街道、在校园、在幕后,宁诺的青年学生们萤火之行,做力所能及之事,交出了一份有情有义有爱的青春答卷。
发布于2020年05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