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浩:难民看护、环境治理…… 这个小伙子思考的是全人类

2019年08月23日


      “那些感受环境之美的人们,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里如此写到。

      衷浩就是这样一个感受环境之美的人——去黑龙江保护湿地、去哥本哈根看护难民、去台湾做田野调查…他想从中获得力量,找到最佳的生命状态。刚刚从国际学专业毕业的他,如愿进入国际环境NG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根与芽”上海办公室从事环境教育。

example image alt text

      因为热爱,所以去做

      为什么会对环境公益产生浓厚的兴趣?衷浩一时也答不上来。“从没想过是因为什么,也没想过它会为我带来什么,只是觉得我喜欢,并且能从中获得意义感。”他还谈到儿时的经历,看到水龙头一直开着,他会主动去关上,“那个时候就觉得,我们在浪费水的时候,非洲还有很多人用不上干净的水。”在那样的年纪就有这样的世界公民意识,衷浩与环境公益的缘分似乎是注定的。

      第一站:哥本哈根

      衷浩对于公益的第一次深度体验,就发生在他大三丹麦交换时的哥本哈根难民看护中心。“当时觉得这是一份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欧洲难民群体的工作,所以就去了。”在看护中心的工作繁复而又琐碎,工作时间从晚7点到第二天早7点,两人通宵守夜。工作内容包括准备早晚餐、打菜、洗碗、分配床位、分发衣物等等。其中,床位抽签的环节让衷浩感触良多。由于难民人数多于床位,所以需通过抽签决定,没有抽中的只能睡地上或者另寻他处。结束工作回家的路上,衷浩时常能在路上遇见一些人席地而睡。“看到这些略感无力,自己现在并没有能力作出什么改变。但也正是看到世界的不完美和不公平,我才更有动力去行动。”

      在难民看护中心的时光有苦有甜。遇到过掌握多语种的志愿者,曾与中国人做过生意的难民等等,这些都让衷浩感到新鲜和有趣。“但危险也存在,有一次一位难民因为来晚,吃不到饭菜,很愤怒,甚至同其他人发生了流血冲突。”美好的回忆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危险的情况也没能阻挡他走下去的脚步。

      第二站:北京

      交换结束之际,衷浩看到了北京一家环境NGO创绿研究院的实习生招募信息。衷浩对这个能让自己公益情怀“落地”的实习异常感兴趣。不过面对用一个间隔年 (Gap Year)实习的决定,他起初还是犹豫的。一边是积极准备读研、找工作的同级同学,一边是他热爱的可持续事业。“我还是不希望放弃这个机会。”他说,“想到我从小学不停地上到大学,如果去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同时停下来对自己十几年的学生生涯进行反思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最终衷浩选择了间隔年,如愿加入创绿研究院,成为气候与能源项目组一员。这是一家政策倡导类的环境公益组织,通过政策研究、时事热点分析和研究、与促进利益相关者的跨界对话等方式,间接推动公共政策的制定向更可持续化的方向转变。

      第三站:黑龙江、台湾

      Gap year快结束时,他又去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黑龙江流域的湿地保护项目,在大东北保护湿地的同时,也为那里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环境教育课。

      今年寒假,衷浩跟随“扶风计划”到台湾做田野调查。在这里他接触到多位90岁高龄的老人。 “他们当时大多生活在社会边缘,唯一的信念就是回到大陆的家乡,谁知一等就是40年。” 衷浩无不惋惜地说,“难以想象如果我的一生也这样度过会是怎样?”时至今日再谈起这段经历,衷浩的声音仍有些哽咽。

      下一站:“努力看到这个世界更加真实的一面”

      上月中旬,衷浩前往南开大学参加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培训。该培训校内报名踊跃,竞争十分激烈。

      “从当前国际形势、中国的多边外交、北极形势到联合国模拟招聘、联合国翻译等,每天都在汲取新知识、获得新体验。感受最深的是‘联合国视角’,培训中有现在或曾经在联合国工作的老师参与进来,分享他们的故事。他们看待一些世界性问题的角度非常值得思考。”

      “我想尽力去冲破国界、种族、阶级、宗教等阻碍我见识这个世界的因素,去看别人是如何生活、思考的,努力还原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

      “愚昧有两种,一种是无知,还有一种是与世隔绝,无论哪种,我都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愚昧的人。许多问题并非不存在,只是受限于视野。也许我们脚底下踩着的木地板,是非法采伐自太平洋某岛国原住民赖以生存的原始森林呢?可能我们随手丢出去的垃圾最终以其他形式又回到我们生活中呢?呼吸新鲜空气、喝干净的水,这本应是基本的人权,然而现实却不是。所以我想用自己的行动带来影响,最终促成改变。”这是支持衷浩在公益之路越走越远的最大动力。

      回顾五年的大学,衷浩总结说:“‘内心丰盈、积极行动的未来公民’是我在大学期间长期探索后找到的最契合本意的成长原则。”

      他笑道,“我一直希望去探索更多可能性,拓展生命的宽度,找到最佳状态,这样等我60年后感叹岁月不饶我时,还能有后半句——好在我也未曾饶过你啊,岁月。”

 

--结束--

最新消息请关注宁波诺丁汉大学官方微信(Nottingham-Ningbo)和微博(宁波诺丁汉大学)

如需进一步采访,请联系宁波诺丁汉大学品牌与传媒办公室苏钧天。

邮箱 Lily.su@nottingham.edu.cn

 

如有招生相关咨询,请与招生办公室联系。

本科报考咨询邮箱:Admissions@nottingham.edu.cn

硕士申请咨询邮箱:Global@nottingham.edu.cn

博士申请咨询邮箱:PHDadmissions@nottingha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