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会疑惑,什么是人类世?
如今,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愈演愈烈的环境危机下,地球进入一个由人类活动主导的新地质时代,即人类世。人类世专业从地理学、环境研究、政治和历史等多个领域,探讨人类活动对世界的影响,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时代,我们迫切需要能够解决复杂环境问题并应对挑战的国际化人才。
早在4月,宁诺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学的陈许栩就成功拿到了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该硕士项目立项以来的首位中国学子。在他看来,正是宁诺丰富的跨学科经历为自己叩开了剑桥大学的大门。
01 从国际事务到人文地理,
在宁诺大胆追寻自己的热爱
陈许栩高中毕业于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中时的陈许栩思维活跃、热爱创新,且对政治历史、地理和摄影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毕业时,英语老师曾对他说:“你比较适合一个可以让你自由发挥的环境。”在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下,陈许栩以足够去985院校的高考成绩,选择就读宁诺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学。
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陈许栩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他大学的探索之旅:加入联合国下属的CTBTO组织(联合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成为青年研究员,与来自多个国家的学子合作进行学术类研究。在学术的热情和环境保护的兴趣驱使下,他在课余时间加入北京基金会下属的社会责任家公益组织,参与基层环境治理、气候变化研究等公益项目……左手兴趣右手擅长,在宁诺这个充满多样化和可能性的大洋中,陈许栩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向标”——人文地理领域。
宁诺支持学生勇敢追求热爱与梦想,并最大限度帮助学子激发潜能、实现目标。依托宁诺与世界近150所海外一流院校建立的密切交流合作关系,大三的陈许栩选择了英国威尔士亚伯大学作为自己的交换学校。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人类世气候变化的课程,并与该领域的Milja Kurki教授结识,正式开启了对人类世课题的深度研究。
交换期间,为了争取更多探索知识的时间,陈许栩希望将自己的交换时间从半年延长至一年。对于这样的请求,宁诺帮助他积极争取名额,并成功为他争取到了延长机会。他也因为这个机会成功获得了大卫戴维斯研究所(David Davis Memorial Institute)科研助理的岗位。
他回忆道:“我感觉在宁诺规则是可以打破的,只要你提出来就有可能达到。老师们的支持让我得以有了更多自由探索时间和优质的国际平台。”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深入了解了人类世课题,也成为他日后申请剑桥大学人文地理领域的人类世硕士项目的一块敲门砖。
02 一场大学生零基础办的展览,
登上了宁波市图书馆
在亚伯大学交换期间,陈许栩经常用镜头记录下人与自然互动的摄影作品。Milja Kurki教授的一句话点燃了陈许栩的创意火花:“为什么不把这些作品展示出来呢?”在他顺利在英国威尔士国立图书馆举办个展后,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又出现了:做一个有关环境可持续的艺术展览!
回国后,他作为创始人迅速组建了一支三十多人的团队,团队成员来自建筑系、工业设计、国际传播等专业。历时半年,在宁诺图书馆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支持下,他们将自己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创意转化为实体展览。这个完全由零基础跨学科团队主导的展览,首先在校内引起了巨大关注,带来了小红书的打卡热潮,随后更是走出校园,在宁波市图书馆展出,让更多市民了解到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宁诺学子在该领域的创意想法。
陈许栩说:“对地理环境的热爱让我找到了想要坚持的方向,而《自然语录》(Paths & Nature)展览的成功举办则让剑桥大学看到了我的能量与潜力。”
“这个展览起初只是我的一个小想法。”陈许栩说。但是再小的创意,都会在宁诺得到支持。宁诺自由、包容且创新的环境,让学生的火种得以持续燃烧。陈许栩认为,宁诺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让他能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宁诺强大的师资和资源都是他成长之路上的重要支持。
通过这场展览,他将人类世到底是什么?人类能做什么?等等诸多思考分享给了大众。这一场展览也让他在剑桥大学的面试官面前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最终斩获剑桥大学录取信,成为该项目立项以来的第一位中国学子。
03 走窄门的人很少,
但可能更能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探索人类世的过程中、在将人类世的概念传输给社会大众的路途上,他也受到了诸多人的不理解:人类世是一个小众专业,不过是运气好申请上剑桥大学罢了?这么学术的理念,你以后能做什么?
“我是一个走窄门的人,也是一个没有掌声的破局者。”陈许栩这样形容自己,“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想创造一个独特的思考和我擅长的领域。”
陈许诩所带领的团队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的回答。当初的自然语录团队所坚守的环境可持续理念的火种如今已慢慢发展成燎原之势,陆续有宁诺的学子加入该团队展现自己专业知识和创意想法。“我的目标就是从基层,最基层,促动在应对环境挑战上最有力量的青年和公众。”陈许诩说道。
最近,该团队筹备的关于海绵城市主题的展览,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等组织联合发起的“青年气候行动与减灾创投马拉松”比赛,在清华大学、哈佛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大学的18支团队中得到三等奖成绩的佳绩。
“一些公益组织找到我,表示他们非常想办这种展览,但一直没有能落地的方案,他们在询问我们是否能够提供支持。在宁诺成功落地展览的经历对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感到了我的价值。”陈许栩表示。目前,自然语录团队仍在积极筹备更多项目,持续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发布于2024年0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