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福布斯公布2024年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Forbes 30 Under 30 Asia 2024),宁波诺丁汉大学19届化工专业校友刘奕杨偕同创业伙伴,荣耀登榜。
福布斯官方在上榜理由中写道:他们创立的瀚为科技开发了一种新型水系电池,其提供了本征性安全、更环保、更高功率的储能解决方案。
“碳中和与能源、制造业转型对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的技术是国家产业转型亟需的,也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去承担贡献的。”得知这一喜讯后,刘奕杨更是第一时间表达了对母校宁诺的感谢,“宁诺开放创新的成长环境让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兼具了全球化视野,感谢学校的开放和包容挖掘了我的潜力,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
坐落于浙江的瀚为科技,是一家极具潜力的新兴能源科技公司:核心创始团队成员平均年龄27岁,是目前全国新能源企业中最年轻的之一;企业开发的技术经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组织认定,总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核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团队及合作方在Joule、Nat. Commun.、Energy Environ. Sci.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领域内相关论文100余篇,获数十项国内外专利授权;已吸引到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等头部风投机构在内的数轮股权投资;率先从零到一,实现了全球首台套水系锌电储能系统产品的落地,产品和企业两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创始人刘奕杨以及公司初创团队中的核心成员臧晨希、王沛辰、刘泳琴、刘金泽等人都是宁诺19届化工专业毕业生。在宁诺时,他们得到了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培养:有科研背景深厚的老师从科学家的角度为他们揭示科研对产业、社会的重要意义;有拥有丰富行业工作经验的老师从工程师的角度,告诉他们产研结合的重要性和基础的方法论;也有治学严谨的老师给予贴合实际、精耕细作的一线科研指导。
也是从那时起,科技创业、产业创新的种子就播撒在他们心中,“在宁诺的学习让我们意识到,技术创新需要通过工程化项目的落地来发挥其真正意义。这也是宁诺赋予我们工科生的使命感。”刘奕杨说。
本科毕业后,乘着宁诺一流国际化教育的东风,他们有的赴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有的进入巴斯夫、复星医药、百威英博等世界五百强名企工作,在学术界、产业界积蓄力量。
同窗时的并肩作战,更是毕业之后长久回响的心灵共鸣。历经几年积淀,那颗源自宁诺校园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我们想为行业做出实质贡献的初心一直未改。”刘奕杨表示。
最终,他们重聚一起,把自己研究的技术真正做出来,在时代的浪潮中,以科技创新回应行业的迫切需求。
尽管毕业多年,但谈及往昔在宁诺的求学时光,刘奕杨言辞间满是怀念。
“最让我难忘的首先是宁诺独树一帜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比如讲座、学术研讨、小组讨论等等,能够让学生培养更加全面的能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为了让我们对真实的工程化项目有更好的理解,老师甚至专门请来各路大咖为我们做培训,这是弥足珍贵的。”他回忆道,其次是丰富的资源以及广阔的平台。无论是留学深造,还是毕业就职,每一条发展路线,都有相应的指导老师和资源支持,让学生自由发展。
最后是宁诺倡导的终身学习与相互扶持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独特而坚韧的社群纽带。毕业后,刘奕杨在世界各地遇到过很多宁诺校友,即便专业、行业、观念都不同,但并未阻碍彼此之间的深切关怀与积极助力,这种凝聚力与归属感让他倍感温暖。
宁诺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开放的大学环境让我这四年饱满而丰盛,批判性思维也让我学会不断走出舒适圈。宁诺人的未来,只有未想,无有未达。
随着产品的日益成熟,瀚为正在筹建下一条产线。在宁诺时,团队成员曾在项目设计课程上合作设计过一个完整的化工厂。如今,这份图纸,从曾经的课堂内搬到了现实之中——他们正在将一个纸上的工厂建成一个总投资数亿元、建筑面积数万方的真正工厂。
从技术到产品,再由产品到规模化,刘奕杨和他的团队即将开始下一步“破壁”计划,“我们将带着在宁诺播下的种子,把钟楼的光从湖畔带去世界各地。”
发布于2024年0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