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吴俊增从宁诺毕业后在上海做了半年的审计工作,之后到英国爱丁堡大学读研,获得金融与投资学硕士学位后,通过招聘会入职普华永道爱丁堡所,后任高级审计员。“面试技巧还是挺重要的。当时找了学校就业办公室和其他同学做模拟面试,特别管用。”出于工作需要,吴俊增考取了ACA(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考虑到未来从事投资的可能性,他同时将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提上日程。“我觉得现在很多大学里的考证潮有点太热了,其实学习成绩和工作经验比考证重要得多,而且也不一定非要是能书面化的,哪怕在学校里多参加些活动,软技能都是会提高的,你以后就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我觉得参加工作后再考证比较合适,课程内容和工作内容相辅相成,会给工作带来一些帮助。证书还有一个社交平台的作用,通过成员们一起参加的各种活动,会认识很多经历相似的人,有助于拓展人脉。但是,每个人从同样的事情得到的价值都不一样,证书的价值也不是一概而论的,要看自己是否需要,再决定考不考。”
2015年初,吴俊增回到国内,正式入职普华永道北京所,任企业融资与购并部(Corporate Finance)经理,为企业、管理团队、金融机构、私人股本公司提供公司财务活动咨询,包括境内外并购、资产出售、融资等。薪资不错,工作也很体面,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普华永道工作了四年多后的2019年,吴俊增入职中国港口投资公司,任投资总监。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工程项目公司之一,作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在新加坡设立并全资控股的投资平台,中国港口投资公司从事以港口为主的绿地、棕地基建投资,吴俊增在其公司主要负责发起和执行全球的并购项目。
从外企到国企,从乙方到甲方,从中国到新加坡,这是一个不小的转变。吴俊增自嘲地笑说:“我在投资这个行业还是菜鸟。”“之前一直在外资或者类似外资的机构工作,现在转变挺大的,我也在慢慢适应。比如,和外资的投资机构不同,我们的投资决策更多的是政策驱动。以前经常出差,现在伏案工作更多一些,工作节奏也会慢一点。沟通和做事的方式也不同以往。”
问及换工作的原因,吴俊增坦言,主要是想多照顾家里一些,毕竟还有三岁半的女儿和六个月大的儿子。“之前出差很多,有时候周末都回不了家。女儿有次生病住院,我在医院没待几天就去客户那边了。但是,自从第二个孩子出生之后,自己心态慢慢变了,感觉生活里不是只有职业的事情,还有别的事情。我真的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培养跟孩子的关系,陪伴他们成长。”“到现在还蛮不错的,女儿也很喜欢这边。”
当然,吴俊增换工作也是出于职业发展的考虑。反思了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他认为自己在原单位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离职后,虽然屡屡收到国内投行抛出的橄榄枝,薪资和在新加坡工作差不多,但他还是选择了后者。“当时是一个合作时间比较久的客户告诉了我这个新加坡的工作机会,问我有没有兴趣试试看。我觉得工作性质和原来还是挺像的,而且平台很大,资源丰富,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带娃。所以,慎重考虑了很久还是和家人去了新加坡。”
问及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吴俊增说:“职业发展上要有持续性,要有计划地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价值。因为职业不是一锤子买卖,也不是一下子就能飞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个不错的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平台。”
“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想一想。想一想自己的规划是什么,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有没有为自己持续性地创造价值。不要被舒适圈蒙蔽,也不要一直急匆匆地去做事情,毕竟事情是做不完的。自己身上有问题就去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接受它,然后朝自己喜欢且擅长的方向一直去发展就好了。”
“有的人觉得做咨询很高级、很拉风,做审计就是苦力,没什么价值,我觉得其实不一定的。每个职业都有它的发展路径,你付出了努力之后,都会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关道,不同的职业只是不同的工种。择业要看你自己是否适合,不要跟风,或者被表面的东西迷惑。”
吴俊增,他勇于改变。他既是公司骨干,也是一名父亲。他觉得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潜移默化影响很大,他认为父亲做事特别靠谱,也教导他“对家里要有责任,对做的事情要有责任感。” 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就像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所说的,“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 祝福他,祝福这个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