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诺丁汉大学理工学院在科研上又有了新的进展。新材料研究院的吴韬教授研究团队先后在能源环境学科国际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有关燃煤烟气气态汞污染脱除新材料研发的最新进展
《能源与燃料》(Energy & Fuels)An integrated dynamic and steady state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on the screening of MoS2 nanosheet-containing adsorbents for Hg0 capture (一种集成的动态和稳态方法应用于含MoS2纳米材料Hg0捕获吸附剂的筛选,DOI: 10.1021/acs.energyfuels.8b00099)
2016-2017最新影响因子 3.091
《应用能源》(Applied Energy) Graphene-like MoS2 containing adsorbents for Hg0 capture at coal-fired power plants (含有类似石墨烯的MoS2用于燃煤电厂Hg0捕获的吸附剂, DOI: 10.1016/j.apenergy.2017.05.172)
2016-2017最新影响因子 7.78
这个科研团队除了集合了国内外的优秀青年学者和专家,更重要地是,在作者栏中,我们惊讶的发现,其中还不乏宁诺理工学院本科生的身影
例如,Billy Fanady同学当时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大三同学,目前正在宁诺攻读博士;而我们曾经报道过的戎思羽同学当时也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目前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硕士专业;其中最年轻的当属路璐同学,也是本次发表文章中的作者之一,目前还是宁诺环境科学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
研究生和博士生参与到科研不算新鲜事,但是这些本科生是如何参与到如此尖端的科研中来的呢? 通过采访了解到,每年理工学院都会推出暑期科研实习项目(Summer Research Placement Programme),面向学院的本科生开放,学生因此有机会可以在暑期跟着导师进行各领域的研究,项目涉及到各个学科和领域。这些学生正是通过这个项目,参与到宁诺新材料研究院的这些科研中来的。
璐璐同学表示,作为一名大一的同学,能够参与到暑期实习项目中来,她感到非常高兴。在氧化脱汞的项目小组,她学习了许多课上没有接触过的知识。通过阅读大量的催化剂相关的文献,一步步开始帮助研究员做实验,一起分析实验数据,不断质疑和校正实验过程中,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充分地实践。当她对实验的一个算法提出质疑时,老师也会耐心地倾听,并且接受她的提议。
路璐说这件事情让她感触非常深,她觉得自己平时在学校一年的学习中,不仅学到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她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才让自己勇于挑战原有的计算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老师能够采纳她计算方法修改的建议,并且最后将她加入到作者名字中,她非常的惊讶和感动,这也给了她更多的信心与鼓励。
在2017年的的暑期实习中,其他几位同学如Ziyi Yu, Shufan Yin, Xinxuan Xie, Ruoqun Zhang, Pengyi Sun和Zhangyue Wang, Ruizhou Hu, Tong Lin也分别在两篇被接受的学术会议的会议摘要中出现,分别是2018年5月即将在波兰举行的第十三届 Mercury and Multi-pollutant emissions from coal 学术研讨会的摘要和2018年6月即将在德国举行的第九届International Freiberg conference on IGCC & XtL Technologies Closing the Carbon Cycle的摘要,后续全文研究将发表在学术期刊。
宁波诺丁汉大学一直崇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挑战权威。并且在宁诺理工学院,学生除了日常的课堂外,还有大量地实践操作机会,包括实验课、设计项目、野外考察等,学院也将继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科研的平台。
新材料研究院和吴韬教授团队介绍
诺丁汉大学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研究院已引进4个科研团队:先进复合材料研究中心,颗粒材料与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能源及环境材料研究中心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可携带电子材料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院不光为学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提供了一个科研的平台,更致力于创新研究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全力支持宁诺乃至全宁波的新材料方面的专家和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以新能源和环境材料研究团队为例,在吴韬教授的带领下,以宁波市清洁能源转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依托,集结了一支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其中包括了不少理工学院杰出的老师、研究员和博士/硕士研究生。近五年来,在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以及数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技术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产学研合作,搭建了国外先进技术与当地产业化需求的桥梁,拓展了技术创新的途径。团队在可持续能源清洁利用、微波强化催化重整技术和污染物气体联合脱除等方向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致力于为全人类打造一个更加绿色清洁的环境。
目前中国的发电站主要还是依靠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作为传统发电模式,除了消耗大量的煤炭,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烟气、粉尘、废渣和废水都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不断开发新能源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火电厂的废气废水也是我们的研究重心。本次的项目主要针对脱除燃煤烟气气态汞污染的新材料研发,也就是说,利用我们新研发的纳米材料来捕捉和吸附废气中的Hg0,从而达到一个脱污的效果。
发布于2018年04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