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刘克成教授受邀以“对话:设计的一种姿态”为主题面向UNNC的师生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演说。作为ABE-SBE talks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本次讲座由宁波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建筑环境系(ABE)和可持续建筑环境研究组(SBE)联合举办,建筑和建筑环境系师生参与组织。在此之前,刘克成教授也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李华教授、宁波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建筑环境系Yat-Ming Loo副教授和谢景副教授进行了访问对谈,并参与了由ABE专业学生组织的老外滩城市行走活动。此外,曾多年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的刘教授也与宁波诺丁汉大学理工学院学院院长Tao Wu教授分享彼此对学术教学的研究与心得。
本次讲座由Yat Ming Loo博士主持,Yu-Ting Tang博士现场口译。国际生和校外参与者可以通过线上会议平台同步观看讲座。讲座大致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刘克成教授从个人经历和对社会的思考出发讲述了历史遗产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性。他在西部的生活和感悟促成了他对历史文化遗产项目的思考与研究。
紧接着,刘教授以自己的作品为例,由浅入深展示了好的作品从场地分析、设计理念的产生到设计完善、建筑落地的过程。大唐西市博物馆是他的一个代表项目。隋唐长安城里坊布局、棋盘路网的特点在博物馆中得到再现;辅以对建筑的体量、肌理和色彩等方面的探索,还原了唐西市历史街道的繁华景象。
谈及历史文化遗产,“尊重、保护、对话”这三个核心词诠释了刘教授的态度。“对话是历史的一种姿态。它以尊重历史为前提,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它对于历史不忽视,不评价,不争吵,也不模仿。对话是平等的,它既包含着对历史的肯定,也包含着对自己、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肯定。对话需要彰显智慧——一种体现自信、包容和创新的智慧。”
最后,刘教授就师生们在讲座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耐心做出解答,使这次讲座在思维的碰撞中达到高潮。学生们向刘教授请教了作品中三角元素的使用、文化遗产项目与旧住宅改造项目的差别与共通性等问题;建筑系老师Dr. Giaime Botti也与刘教授就一个历史遗产作品中建筑师个人思想与历史文化语言的平衡做出了探讨。
几位同学分享了自己对此次讲座的感受:
比较触动我的应该是刘教授对场地的回应并不局限在简单空洞的形体操作上。讲座呈现的重心更多聚焦在历史背景如何呈现,故事比建筑更加精彩。
——曹霂 (大四)
时间是永久的论题,刘老师的建筑如时光机,使我们可以置身真正的历史场景中。博物馆,这个本来没有自主定义的建筑类型,在刘老师手中成为了古代遗迹的外衣,使其可以被更好保护的同时让我们也有机会可以于其发生亲密的关系。
——李睿(大四)
发布于2021年05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