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远不仅如此。对于绿色校园、可持续建筑以及学校师生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不断追求,传统的校园运营维护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因此,BIM应用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一个结合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校园信息模型和公共数据环境系统,为校园注入新的智慧,方便校园管理,更好地辅助教学活动,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这里项目组基于校园的3D数据环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校园运维的概念,这个概念通过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数据平台,让校园中负责不同职责的管理部门互相协作,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这个共享的管理模式,还具备自我学习优化的能力,通过对大量数据分析,并将结果用于提高自我,那么这个管理系统将会根据实时校园环境以及需求而自我更新优化。
同学们首先建立了基础的校园信息模型,其中包括校园的地形信息、每一栋建筑物的设计信息、建筑内的资产信息等等。通过在校园内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校园内的各项数据。当不恰当的政策或危害环境的行为发生时,信息模型可以及时改进与矫正,保持校园良好、安全和可持续地运行。这就是一个学会“自我分析和自我矫正”的智慧校园。
例如,学校的路灯不仅仅是夜间照明的系统,更是发挥了智慧校园中“眼睛”的功能。路灯上安装的摄像头、空气质量检测器和动态感应器,可以实时捕捉校园的环境信息,保障师生的安全。这种信息模型+传感器的技术,在建筑内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学校即将落成的图书馆和学习中心中,同学们模拟了使用空间传感器检测图书馆座位的系统。这些信息可以由学校的资产、安保办公室共同管理,还可以向学生开放。从此,远程预订自习室座位也不是梦。
除此之外,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建筑、工程和施工领域的新兴工具,也为传统的土建行业注入了新科技。建筑信息模型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这个信息库不仅报刊了建筑物见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以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建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
因此,同学们在项目中以理工楼为模型,将建筑设备中电路、上下水、管道等信息,以及地下的钢混结构可视化,方便后期的维修和管理。除了可以模拟建筑在一年四季的采光和能耗等功能外,同学们还模拟了校园在面临极端、恶劣天气情况下所面临的挑战,以便及时作出预案。
这个项目校园信息模型和公共数据环境系统是BIM应用与地理信息工程研究生专业的必修课 “基于BIM的全球智慧城市一体化整合”课程中的一个实践项目。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们可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那就是设计开发一个综合的、智慧的、集成的平台,使得终端用户可以与三维信息模型有更好的互动。” 课程主任Georgios Kapogiannis博士介绍道。
在春季学期,BIM应用于地理信息工程的一部分在读研究生因为疫情的影响,没有回到校园。分散在哥伦比亚、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项目成员们通过线上交流工具,以及团队建立的建筑公共数据环境,实现了数据共享,团队才得以远程协作。
项目指导老师Georgios Kapogiannis博士表示,疫情虽然在世界范围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推动了智慧城市的数字化与创新发展,更显示出了合作的重要性。
该项目还在2020年宁波市第二届“建工杯”BIM技术应用成果大赛中获得了高校组优胜奖。
项目组组长卢楠同学表示随着5G技术的普及,钢铁侠的Jarvis很快会从科幻电影走向现实,未来的城市建筑将会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不再局限于空间的限制。通过这个项目,让我真正了解到科技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巨大改变。
项目团队由建筑信息模型助理教授Georgios Kapogiannis博士带队,BIM专业研究生卢楠同学担任小组组长,集合了包括学院在读博士杨天伦,BIM专业的三个国际生Cesar Quintero Yepez、Ravil Misalimov和Sudhir Thapa,还有一位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Novianti加入。
“感谢组员们克服时差等困难,积极参与讨论;也感谢Kapogiannis博士给我们的启发和指导建议,也感谢杨天伦助教和Ryan学长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卢楠同学说道。
-
如果你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就请点击以下链接浏览项目详情:
https://lnkd.in/gvdyshW
-
如果你对BIM硕士研究生专业感兴趣,可通过以下邮箱咨询:
Georgios.Kapogiannis@nottingham.edu.cn
发布于2020年09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