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工学院博士毕业生Samuel D. Widijatmoko从印度尼西亚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他成为了在中国取得博士学位的最年轻的印尼学生,他的博士研究成果为动力锂电池回收提供了一套可行性方案。


最年轻的化学工程博士

Samuel D. Widijatmoko于2020年10月完成他在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博士课程,刷新了印度尼西亚人在中国最年轻取得博士学位的历史记录,当时,他的年纪是24岁10个月。

Samuel 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国际生。来到UNNC之前,他就读于印度尼西亚当地的小学、初中。但在看到中国巨大经济、科技潜力之后,他听从了家人的建议,选择了UNNC,希望在中国的这所与众不同的高校内,完成自己的本科学习。Samuel说,他很喜欢UNNC这所大学,也很喜欢宁波这座友善的城市,在这里学习很享受。

在UNNC愉快的本科生活,让他萌生了继续留在这里攻读博士的打算。为了完成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Samuel每天要花七个小时做实验,三个小时整理数据与查阅文献。这份自律与刻苦,使得他在导师Philip Hall博士和英国诺丁汉大学Michael W. George教授的指导下,提前并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业。2018年,他还获得了由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IChemE)举办的第30届马来西亚化学工程师国际研讨会的《最佳报告奖》。

他的导师Philip Hall博士表示,Samuel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刻苦用功的学生,很高兴可以看到他获得这个荣誉。他的研究对于全球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example image alt text

有责任感的工程师

随着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产量巨大,2015-2020年我国锂电池的产量不断增长。202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188.45亿只。在未来锂离子电池将在不久的未来迎来大规模的报废高潮,保守估计,到2020年国内电池报废量将达到50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市场前景可期。

然而,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由于含有重金属和电解液有机溶剂等,若处理不当,一方面重金属和有机溶剂会浸入土壤和河流,污染环境,被农作物吸收或在鱼类中富集,也会间接危害人类;另一方面,锂离子电池中的钴、锂和镍等属于稀有有价金属,任其流失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Samuel的博士研究项目正是“废旧锂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回收”,旨在从废旧锂电池中回收钴这一稀有元素,用来制造新的锂电池,实现材料的闭环使用。Samuel表示,“和石油一样,稀有元素在地球上的储量也是有限的,不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总会有用光的那一天”。他开发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不仅提供了正极活性材料的有效富集,同时可以将负极石墨材料、铜铝箔片以及隔膜材料分选回收,实现了集成式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综合回收,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现有工艺的综合回收效率与环保效益。

因此,电池回收确实是目前人类亟待解决问题之一。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实验室规模的研发,Samuel作为第一发明人,为该项目申请了发明专利,有望在将来得以实现更大规模的应用。

Samuel 说,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能干什么。化学工程师放大了化学家的发明创造,他们将所谓理论化为了现实。Samuel为自己的工程师身份而自豪。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表现在内的荣誉。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生态恶化……步入21世纪的人类,时时刻刻面临着与自然的生死博弈。我们都不愿意看到在自然面前的生死挣扎。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工程师,发挥他们的作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困境,打造更美好的生存环境。

example image alt text

从UNNC到UNUK

在谈到未来有什么规划时,Samuel表示,即将以博士后的身份加入英国诺丁汉大学强有力的光电研究团队,继续他的科研生涯。

回顾自己在UNNC的学习生活,Samuel认为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也是大学乃至以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希望所有UNNCer都能充分利用UNNC丰富的国际化资源,结交更多的伙伴,做更好的自己。

发布于2021年0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