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资讯
  • Intranet
   

中国文化课·研究性系列讲座

日期
14 (00:00) - 17 十月 2019 (00:00)
描述

近期讲座信息:

时间

讲座

语言

地点

主讲

2019.10.14

18:30-20:00

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生成定型(一)

中文

DB-A05

张洁  教授

武汉大学

2019.10.15

18:30-20:00

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生成定型(二)

中文

DB-A06

2019.10.16

18:30-20:00

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生成定型(三)

中文

DB-A06

2019.10.17

18:30-20:00

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生成定型(四)

中文

DB-A06

2019.10.15

18:30-20:00

寻宋之欧阳修

中文

DB-A05

吴铮强  副教授

浙江大学

2019.10.16

14:00-15:30

寻宋之宋真宗与宋徽宗

中文

DB-C06

2019.10.16

14:00-15:30

激励相容的反贫困田野实验

中文

劳伦斯报告厅

甘犁  教授

西南财经大学

2019.10.16

18:30-20:00

你怎样才能与众不同

中文

劳伦斯报告厅

胡坚  主任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9.10.16

18:30-20:00

论演讲的核心要素

英文

DB-C06

陈海强  会长

新加坡宁波同乡会

2019.10.17

18:30-20:00

“信达雅”俱佳的译文是中文语境中劳伦斯作品传播的最佳载体

中文

DB-A05

毕冰宾(黑马)

资深翻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主讲人简介:

张洁

笔名昌切,1953年10月生于湖北省沙市市(现荆州市)。先后于湖北大学、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1998至1999年,为德国特里尔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

  • 研究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及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研究。

  • 学术成果:

出版《众声喧哗与对话批评》(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思痕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世纪桥头凝思——文化走势与文学趋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东方出版社,1999年)、《思之思——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译著《语言学与小说》(〔英〕罗杰•福勒著,与人合译,重庆出版社,1991年)、参写著作两种,主编“名人译丛”数种,发表学术论文和各类文章数百篇。

讲座内容导引:

现代汉语是与古代汉语相对的一个专称。现代汉语于19世纪末发端,“五四”前后生成定型,1949年后经体制化获得合法地位,成为汉语言学属下的一个学科名。现代汉语是“五四”前后国语运动的产物,时称国语。台湾现仍用此名。现代汉语依言成文,又称现代语体文。汉语的古今(传统与现代)之别源(缘)于中西语言之辨。19世纪的切音字运动和随后的国语运动,聚论的焦点便在中西语言之辨。这种辨别渐成共识,牢牢地盘踞在我们的脑中,少有人对汉语的古今之别生疑。

现代文学是国语运动的伴生物,究其实质,当专指用白话(普通话)书写的文学,即胡适所谓“国语的文学”。胡适的意思是:先有“国语的文学”的实践,后才有形成合乎理想的“文学的国语”的可能。“文学的国语”,换言之,就是现代汉语即现代语体文。现代文学的生成演化,不仅为中国文学史翻了新篇,而且促成了现代汉语的体制化和合法化。现代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名下的一个学科,也是在1949以后。

本讲座将在古今中西文化交际和冲突的背景下,借助语用学的思路,扼要回顾从晚清到现在的汉语史,摸清其发展脉络,探讨其成因和理路,分析其逻辑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探明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相生互证的关系,为理解现代汉语和现代文学这两个我们十分熟悉、似乎不言自明的概念提供一种解释。

 

吴铮强

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研究领域:

中国社会史、宋史、地方历史文书、公众史学。

  • 学术成果:

《科举理学化:均田制制崩溃以来的君民整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龙泉司法档案选编》1-5辑(中华书局,2012至2019年);《书写与文本:宋代的社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讲座内容导引:

庆历新政失败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他在《醉翁亭记》中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究竟是怎样一种快乐?欧阳修出生江西吉州,后来为什么远离父母坟庐、迁居安徽颍州,母亲去世后欧阳修写了一篇《先君墓表》,为什么要在二十年后改成《泷冈阡表》才刻石立碑,他究竟在等待什么?宋朝十八帝,最有存在感的似乎是亡国之君宋徽宗,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宋真宗却不招人待见,这又是为什么呢?

 

甘犁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经济系讲席教授,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高级研究员,曾任教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师从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麦克法登教授。获2016年“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 研究领域:

计量经济学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等。

  • 学术成果:

2006年,他受邀组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专门吸收海外经济、金融与管理领域的博士。目前学院50余名全职教师均获得海外知名大学经济管理类博士学位。学院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涵盖金融、经济、会计与管理学科,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全英文教学,使国内经济与管理学教育跨越式地进入国际水平。

2009年,他发起并领导了全国范围内的学术调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建立起中国微观金融的基础数据库。截至2017年,该数据库拥有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367个区县、1481个社区的40,000余户中国家庭数据,数据具有全国、省级、副省级代表性,详尽记录中国家庭的收入、支出、房产、金融资产、负债等方面微观信息,追踪家庭经济行为,填补了中国家庭金融微观数据的空白。基于该调查完成的关于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收入分配和住房需求等研究成果,引起了政府、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讲座内容导引:

大幅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现金转移支付、建立激励相容的转移支付制度,是未来中国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经济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创新转移支付制度,避免低收入家庭形成“福利依赖”,是未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现金转移支付制度必然要面临的问题。本次讲座将介绍在过去4年里开展的两个针对贫困群体的现金转移支付田野实现项目。第一个实验项目是“劳动收入奖励计划”,该计划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所获得的劳动性收入提供现金奖励,旨在鼓励贫困家庭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来增加收入。另一个实验项目是“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该计划通过为实现一定学习目标的学生提供现金奖励,来激发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进而增加人力资本积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胡坚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浙江省委党校智库专家。

讲座内容导引:

胡老师长期致力于思想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等方面的研究,他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他曾号召青年学生提升境界,做有理想信念的人;刻苦学习,做境界高尚的人;强化责任、用心做事,做事业有成的人;自觉修为,做智慧双修的人;弘扬传统,做有深厚内涵的人;认识自我,做善于感知美的人。

本次讲座将围绕“与众不同”展开,让我们期待胡老师“与众不同”的精彩讲述。

 

陈海强

陈海强先生获悉尼大学学士学位,安德鲁斯大学(贝林斯普林斯镇,密歇根州)MBA学位,大西洋国际大学博士学位。

  • 个人成就:

陈先生是社区领袖,他曾长期担任新加坡汤姆森社区俱乐部的副主席(2012年退休)。他曾获得下列国家奖章:公共服务奖章(1993)和公共服务星章(2004),并获得了选区金星奖章,以及服务30年的长期服务奖章。目前,他是新加坡宁波同乡会的会长。

陈先生发起了简明英语演讲比赛PESA,这是由教育部(MoE)和YMCA(一所新加坡的国际学校)于1996年联合举办的年度公开演讲比赛。这是唯一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均可参与的官方组织的演讲竞赛。这一赛事在新加坡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先生也是世界演讲日的联合创始人。1983年以来,他是Toastmaster的杰出演讲人。如今,他仍活跃在舞台上。

讲座内容导引:

人们会有这样的困惑:什么是强有力的演讲?什么是精彩的演讲?什么是完美的演讲?什么演讲会让你感觉好?本次讲座将讨论什么使演讲强大、精彩、完美或伟大,演讲的目的和信息,开场时如何吸引观众,结束时如何让观众记住你和你的演讲等方面的内容。


 

毕冰宾(笔名黑马)

文学硕士,劳伦斯作品译者,作家。现供职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资深翻译(正高级)。诺丁汉大学英语学院劳伦斯中心访问学者,2000-2001。中国翻译协会理事。

  • 研究领域:

D.H.劳伦斯作品翻译与研究,小说与散文写作。

  • 学术成果:

《无人爱我》,劳伦斯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重返伊甸园》,劳伦斯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3卷本劳伦斯长篇小说集(《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年);10卷本《劳伦斯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劳伦斯叙论集》(新星出版社,2012年);2012年前出版有多种译文、长篇小说和散文集,小说《混在北京》改编为同名电影后获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讲座内容导引: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英国二十世纪最富争议的作家D.H.劳伦斯的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和研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短暂持续几年后不久就中断,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劳伦斯作品才逐渐开始重新回到中国读者的视野中。直到九十年代,伴随着整个社会的改革开放,对劳伦斯的译介和研究才比较迅速地开展起来。这样一来,在整个中国和世界华文阅读的语境中劳伦斯等于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新”作家。中国的劳伦斯的研究也因此一直是一个新的、不断成熟中的学科。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无论是劳伦斯作品的有效传播还是对劳伦斯个人和作品的研究都倚重于高质量、“信、达、雅”俱佳的中文译本。但在这个仍然不甚成熟的探索期,作品的翻译质量难免流于一般甚至粗糙、不求甚解,能达到差强人意水准已属难得。

本次讲座试图对劳伦斯作品的有效翻译从其依据的版本和语境的角度进行一番审视,通过具体作品的翻译例句剖析,呈现劳伦斯作品翻译的困境,试图将“信达雅”传统理论与语境化归化翻译恰当融合,做出突破困境的探索尝试。